飄揚的紅旗、紅色的雕塑……走進泰寧縣新橋鄉嶺下村,一幅幅體現軍民魚水情深的墻體彩繪和紅色標語撲面而來,到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革命氣息。 嶺下村新顏(林文斌 攝) 嶺下村位于泰寧縣新橋鄉東部,周圍高山環繞、峰巒起伏。村內溪流潺潺、農田密布,宛如世外桃源,是一座集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的傳統古村。 早在1931年6月,嶺下村就建立紅色政權,燃起星星之火。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嶺下村發生激烈的嶺下阻擊戰,村內共有28名先進代表參加了革命斗爭,6名同志光榮犧牲。戰后,嶺下村幾乎成了廢墟,到20世紀90年代,嶺下村仍較貧窮落后。 1999年7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率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來到嶺下村視察調研,做出了“三個不要忘記”“四點囑托”的指示?!澳菚r候,村民的人均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水、電、路、電話、電視‘五不通’,是典型的貧困村?!毙聵蜞l嶺下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建華介紹。 據黃建華回憶,當時他是嶺下村黨支部書記,得知自己要向省領導匯報工作,心里特別緊張,“當時,習近平同志看出了我的緊張,像鄰居一樣親切地和我聊天,了解我們村里的情況,特別關心民生問題?!秉S建華表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一天。 從1999年開始,村里逐步發生了變化,不僅用上了穩定的電,村民也看上了閉路電視,裝上了電話,之后還通了自來水,水泥路也鋪到了家門口?!笆屈h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秉S建華說。 23年來,嶺下村牢記囑托,依托本地資源優勢,不斷提升老區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建設美麗新嶺下。如今的嶺下村,村民的生活條件、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依托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嶺下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新橋鄉嶺下村駐村第一書記余運煒說:“我們帶領村兩委干部和村民把嶺下村的資源稟賦,比如嶺下米酒、山泉水、嶺下大米,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使嶺下產業發展走向規?;a業化,把資源稟賦、文化IP充分挖掘,助力鄉村振興?!?/p> 乘著省上掛鉤幫扶的東風,嶺下村重點發展了嶺紅米酒、稻田魚、高山紅蓮、優質稻等產業,打造了“一杯米酒”老區情主題展廳、“游擊隊員”黃炳茂之家、紅軍食堂、初心公園等紅色旅游景點,嶺下村的發展優勢不斷凸顯,而家鄉的變化,也讓在外的游子看到了希望,紛紛返鄉創業。 近年來,嶺下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深入挖掘自身的紅色資源優勢,做好“紅色+”這篇文章,以紅色旅游為龍頭,帶動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將紅色文化轉化為發展優勢。如今,嶺下村成為了干部學習、游客參觀、學生實踐等各類研學培訓的重要基地,不少黨員專程來這里重溫入黨誓詞、重走紅軍路,在濃厚的紅色氣息中,感悟革命先輩不懈奮斗的艱苦歷程,接受光榮革命傳統的教育洗禮。 |